在日常生活中,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俗称“拉肚子”。其表现为水样便或大便重量和排便频率增加,可伴有粘液、脓血和未消化食物。而急性腹泻,病程一般在两周以内,排便次数会明显增加,可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出现急性腹泻,主要是对症治疗,首先还是建议到医院先做必要的检查,如血便常规、肠镜检查等,检查是否有细菌或病毒的感染。若发现感染,及时服用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治疗。

一般急性腹泻常用到的药物如下:
一、补液
急性腹泻大多伴随着水分和电解质过量的丢失与失衡,因此我们要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的丢失,一般选择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静脉使用药物进行补充。市面上的口服补液盐有Ⅰ、Ⅱ、Ⅲ,区别如下:

★我院使用的是口服补液盐Ⅲ,使用时将一袋口服补液盐Ⅲ打开,一次性倒入量杯中,加入250毫升的温开水搅拌均匀。不能将一袋口服补液盐拆分成半包冲125毫升温水,因为拆分不精确会影响到溶液浓度而影响疗效;也不能往配好的溶液中添加糖、果汁、牛奶等其他物质,因为环境、唾液等各种因素会导致配置好的溶液被污染甚至滋生细菌而发生变质。建议4-6小时内分次喝完,喝不完就倒掉。对于较小的宝宝,在喂服时可以用勺子、滴管、小杯子等少量多次地喂,每隔3-5分钟喂一次,每次10-20毫升;如果出现呕吐,可停5-10分钟后再慢慢喂。当配好的溶液放凉后,不能直接加入热水,这样会使口服补液盐浓度变低,使溶液的渗透压改变影响补液效果,因此我们建议可以像热牛奶那样将杯子隔水温热。
二、补锌
急性腹泻时,粪便中锌丢失增加,为了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和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并降低临床复发率,WHO推荐补充锌制剂作为口服补液的辅助治疗,且不论患儿腹泻类型。对于营养不良和持续腹泻患儿的治疗,补锌尤为重要。急性腹泻的儿童能够进食后即给予补锌治疗,可连续 10天每天补充20mg锌,2岁及以内的婴幼儿可连续10天每天补充10mg锌(注:元素锌20 mg相当于硫酸锌100 mg、葡萄糖酸锌140mg)。
三、微生态制剂
益生菌制剂可直接补充正常生理性细菌,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繁殖,抑制并清除致病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维稳急性腹泻后肠道菌群环境。市面上有各种益生菌制剂,患者可根据自身需要或者在医师指导下选择使用。在使用益生菌的时候,最好不要用超过40度的水,否则益生菌就会因为温度过高被破坏活性而影响疗效。益生菌也不能和抗生素、蒙脱石散同时服用,因为同时服用会降低疗效,我们建议最好要间隔2个小时。益生菌制剂打开包装后应尽快服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活菌易失去活性。
★我院使用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存放条件是2-8度,因此需要放冰箱保鲜层保存。
四、吸附剂
吸附剂是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覆盖消化道粘膜,并结合粘液糖蛋白,提高消化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常用药物是蒙脱石散。
治疗急性腹泻时,蒙脱石散可以首剂加倍。服用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空腹的时候,这样更加有利于药物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使用蒙脱石散时,是将一包(3g)用50毫升的温开水搅拌均匀快速服用,儿童用量较小时所用的水需要按比例,例如:服半包时就用25毫升的温开水来溶解。在溶解蒙脱石散时,不能加入母乳、牛奶、果汁等,否则会影响疗效。当联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益生菌)时,需要注意用药时间,要有时间间隔,因为同时服用时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疗效降低。
五、抗分泌剂
常用的抗分泌剂是消旋卡多曲颗粒,是一种非阿片类脑啡肽酶抑制剂,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降解,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的生理活性,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其作用温和,疗效确切。
★我院使用的消旋卡多曲颗粒可以和食物、水或者母乳一起服用,注意溶解混合均匀,一次不能服用双倍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