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语言发育的孩子大概从7~8个月开始无意识的说baba、mama音,到1岁半词汇的数量越来越丰富,说话句子的长度越来越长,孩子的语言清晰度也越来越高。
有些孩子3岁、4岁甚至10多岁说话仍发音困难,或者不清楚,把“哥哥”说成“得得”、“沙发”说成“沙巴”、“小鱼”说成“小姨”,这种发音出现错误、含糊不清,就是大家常俗称的“大舌头”,医学上所说的“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在发音过程中由于构音器官的异常运动而导致的语音缺陷,分为器质性构音障碍、功能性构音障碍和运动性构音障碍三类。
一、器质性构音异常是由生理结构的异常而导致的语音缺陷,如腭裂、唇裂、听力障碍等。
二、功能性构音异常是指构音器官完全正常,而发音方法不正确造成的语音缺陷。
三、运动性构音障碍是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或运动不协调导致的语音缺陷。
常见的构音障碍分为五大类
1.舌尖不会用,比如“d、t、n”说不清楚,或者是舌根不会用。
2.“g、k、h”说不清楚。
3.气不会用,吹气的这个声音不会用,比如“吹泡泡”说成“吹bao bao”。
4.直接省略某些音。
5.发不出卷舌音。

日常导致孩子发音不清楚的情况
一、儿童期存在饮食不当行为问题,例如:不爱咀嚼,吃饭吐渣出来,饮食过于精细,两岁还不会用杯子喝水,年龄很大了还在用奶瓶,因为准确的发音需要舌、唇、口腔肌肉和下颌运动等一系列部位的精细分工和协作,故添加辅食开始就要逐渐的让孩子增加咀嚼的机会、训练孩子的发音了。
二、复杂的语言环境。孩子学说话阶段,如果家庭的语言环境过于复杂,各种方言夹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发生构音障碍。因此,在孩子尚未掌握某种语言的时候,家长们在与孩子对话时尽可能不要频繁更换方言。

在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在2岁以前有可能因为TA说的话还不够多,语音也不够成熟而出现口齿不清、发音不清的现象。一般而言,幼儿在3岁以后,口语表达能力可以达到日常对话的程度,可以用比较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语言也渐清晰。如果3岁半到4岁仍然有发音不清楚,那么有构音异常问题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发音不清给小孩带来的首先是语言障碍及随之继发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矫治,将会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家长必须引起重视,以免耽误了最佳的矫正时间。
如果家里的小孩有发音不清的情况,可到我院儿童保健科语言行为障碍门诊进行构音障碍的评估,明确孩子的构音障碍情况,及时的进行构音训练。
语言行为障碍门诊
诊疗范围: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的诊疗,以及儿童行为异常、感统失调、多动症、孤独症的筛查等。
开诊时间:每周一至周五。
开诊地点:门诊综合楼五楼儿童保健科内507室。
坐诊医生:祝灶连 主治医师

康复治疗师团队
供稿:儿童保健科
编辑:院办
审核:李英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