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知识
1、母乳喂养的好处:
对婴儿的好处:
(1)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有助于婴儿发育。
(2)易消化,易吸收。
(3)保护婴儿免于感染,预防腹泻,预防呼吸道感染。
(4)有利于母子之间的感情交流。
对母亲的好处:
(1)有助于母婴结合,产生一种密切并充满爱心的联系。
(2)有助于推迟再一次妊娠。
(3)帮助子宫收缩到以前大小,减少阴道出血,预防产后出血。
(4)减少母亲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保护母亲健康。
(5)保持母亲身材,可以消耗母亲多余脂肪。
对家庭的好处:
(1)经济 减少人工喂养费用
(2)方便 母乳卫生、温度适合、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哺乳。
(3)减少婴幼儿医疗开支。
对社会的好处:
(1)母乳喂养的孩子身体素质好,不易患病,有利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2)母乳喂养的母亲对婴儿慈爱,有助于小儿智能、社交能力的发育,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安定。
2、什么是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和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的重要性?
定义:纯母乳喂养是指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喂哺婴儿,不添加任何食品和饮料水(药物、维生素、矿物质除外)。
重要性:纯母乳喂养可增加母婴之间的感情,预防乳胀,减少因添加任何食品引起的乳头错觉、小儿过敏反应,避免因添加食品减少婴儿吸吮次数而引起的乳汁分泌不足。增加婴儿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3、分娩后早接触、早开奶的重要性
定义:新生儿在出生后1小时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不少于30分钟。
重要性:练习、巩固吸吮反射,提早乳房充盈,分泌乳汁,有利于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4、24小时母婴同室的重要性;
定义:是指母婴24小时同室,医疗及其他操作每天母婴分离不超过1小时.
重要性:
(1)保证按需哺乳,促进乳汁分泌
(2)可加强亲子关系、增加哺乳的机会,提升母亲母乳喂养的信心
(3)使母亲和婴儿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关系
(4)便于母亲学到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
(5)减少新生儿交叉感染的机会
5、产妇喂奶的姿势和婴儿衔接的姿势:
哺乳的四种姿势:

哺乳时将婴儿抱好的四个要点:
(1)孩子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
(2)孩子的脸对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
(3)母亲抱着孩子贴近自己
(4)若是新生儿,母亲不只托他的头部还应托着他的臀部
母亲正确托起乳房的方法
(1)用手“C”字形托起乳房
(2)食指支撑着乳房基底部
(3)靠在乳房下的胸壁上
(4)大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
婴儿衔接正确姿势:
(1)婴儿嘴张的很大
(2)下唇向外翻
(3)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
(4)面颊鼓起呈圆形
(5)婴儿口腔上方有较多的乳晕
(6)慢而深地吸吮,有时突然暂停;能看或听到吞咽
6、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定义:当孩子饿了或母亲乳房胀了就应喂哺。喂奶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不受限制。
重要性:按需哺乳能保证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满足孩子的口欲,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频繁有效的吸吮能刺激泌乳素的分泌,加速产后子宫的复旧,并且预防奶胀。
7、如何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乳汁
(1)频繁有效吸吮
(2)实行三早(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3)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
(4)保证母亲有充足睡眠
8、特殊情况母乳喂养
(1)母亲患病时,体内即产生抗体,婴儿在哺乳时从乳汁中可以获得,这是对婴儿最好的保护。患一般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母亲没有必要停止哺乳,母乳喂养并不增加婴儿患病的机会。
(2)乙肝产妇的母乳喂养
母亲乳汁中病毒含量远没有血液中多,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因此新生儿注射了乙肝疫苗就可以母乳喂养。乙肝母亲所生的婴儿在出生后如果进行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接种后,可以阻断大部分产时和产后HBV的传播,即使进行母乳喂养,也不会增加婴儿再感染的机会。
A、单纯乙肝携带者: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了乙肝疫苗,可以母乳喂养。
B、小三阳:孕妇孕期检测HBV-DNA的病毒复制量,如病毒量很低,或没有病毒复制,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后,可行母乳喂养。
C、HBV-DNA阳性或大三阳的母亲,特别是肝功能异常者,提示病毒复制处于活动期,母乳的传染性大。可于妊娠7、8、9月分别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减少宫内垂直感染的机会;新生儿出生后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实行联合免疫,可以母乳喂养。
注意事项:
A、喂奶前应洗手,预防乳头皲裂。
B、皮肤、黏膜溃疡或破损,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通道,因此,母亲乳头皲裂,或婴儿口腔的溃疡,均应暂停母乳喂养。待伤口恢复了再行母乳喂养。
C、婴儿和母亲的用品隔离。擦洗用的毛巾、脸盆,喝水用的杯子都应该独立使用。
D、定期对婴儿进行乙肝抗原抗体检测。
(3)艾滋病感染母亲:
艾滋病感染母亲所生婴儿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当人工喂养是可接受的、可行的、支付得起的、可持续的进行人工喂养。
当无法满足上述条件时,婴儿生后建议纯母乳喂养,并且尽快转为人工喂养。
9、产妇上班后如何坚持母乳喂养
(1)鼓励母亲在单位每3小时应挤一次奶,下班后可继续母乳喂养。挤出来的奶放在冰箱内保存,冷藏室保存24小时,第2天用小勺小碗或奶瓶喂哺婴儿。
(2)母乳保存时限:常温 25-37 ℃ 4小时
15-25 ℃ 8小时
冰箱冷藏室(4℃以下) 24小时
冷冻室(-18℃以下) 3个月
(3)正确解冻和加热母乳
冷冻乳汁放在冰箱冷藏室解冻,使用前在37-40℃的温水里加温。解冻了的母乳可以在冰箱里( 4℃以下)存放24小时。加热过的母乳未吃完应丢弃。
五、如何指导母婴分离的母亲保存泌乳?
1、母婴分离的产妇,分娩后6小时内开始挤奶,每3小时挤一次奶,每次挤奶持续20~30分钟,每天不少于8次,注意夜间挤奶。
六、挤奶手法:
1、将拇指放在乳晕上,其余四指并放在对侧,如乳晕面积过少,可把拇指放在乳头根部外2cm处,其余四指并拢放在对侧。
2、用拇指和食指向胸壁方向轻轻压,挤压乳晕下的乳腺管,手指不要在皮肤上滑动,有节奏的挤压、放松,沿乳头挤压所有的乳腺管。
七、新生儿饥饿的表现
1、觅食:张着小嘴左右寻觅,或吸吮临近口边的被角、衣角、衣袖或手指等;
2、从深睡眠状态转入浅睡眠状态,短暂地睁大闭合的双眼,眼睑不时地颤动
3、睡眠中有吸吮和咀嚼动作
八、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
婴儿出生一周内往往有体重减轻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婴儿出生后进食量少,加上婴儿生后尿液、胎粪排出,汗液分泌,呼吸、皮肤的不显性失水等造成的暂时性体重下降,这种体重下降一般不会超过出生时体重的10%。一般于生后7-10天会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九、母婴分离的原因
1、母亲方面:精神类疾病;严重心脏病、伴有器官功能损害等产妇;母亲正处在传染病疾病传染期‘母亲重大疾病,需在抢救室
2、婴儿方面:早产转院转科;新生儿蓝光治疗;新生儿抚触、外出检查;新生儿重大疾病需在抢救室
十、需要添加配方奶的情况有:
1、婴儿问题:
(1)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枫糖尿病
(2)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极低体重儿
(3)早于32周出生的极早产儿
(4)、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婴儿
2、母亲问题
(1)、HIV感染
(2)严重疾病导致产妇无法照顾婴儿
(3)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4)产妇用药
十一、如何指导早产儿喂养?
1、对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建议母乳喂养。
2、对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建议应在母乳喂养同时,将母乳强化剂加入挤出的母乳中进行喂养。
3、不能母乳喂养的低出生体重儿,应给予早产儿配方奶。
4、在能够母乳喂养、但无母乳强化剂的情况下,可给予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各50%混合喂养。
十二、开奶前喂食的影响
乳头错觉,减低对母乳的渴求,变态反应,母亲感觉不适。
十三、乳头疾病主要原因
乳房胀痛:婴儿出生后最初几天没有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处理方法:热敷挤奶、吸乳器、吸乳、乳房按摩、药物外敷
乳头皲裂:
1、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没有把整个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入口内;
2、乳头过度使用肥皂、酒精等刺激物;
3、婴儿口腔运动失调
处理方法:强调哺乳前洗净双手、不必要每次哺乳前清水擦洗乳头
乳头凹陷、乳头扁平、乳房偏小、乳头过大:处理--使用乳头牵引器、乳头保护器
十四、母乳不足的最常见原因
最常见原因是没有充分有效的进行母乳喂养
十五、乳房肿胀的最常见原因
婴儿出生后最初几天没有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
十六、新生儿科母乳处理流程
1、收集的母乳→先用75%酒精纱块消毒储存母乳的奶瓶或奶袋→再用无菌注射器根据医嘱分出每餐所需的奶量,注明床号、姓名、采奶日期、时间,并贴上标签。
2、置于4℃冰箱中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时应复温。
3、喂奶前10-15分钟,按挤奶时间先后顺序将冷藏母乳置于恒温水浴箱中回温(水温≤62.5℃),摇匀,水位不要超过奶瓶盖/奶袋,以避免污染母乳。
4、按医嘱喂奶,室温下保存超过4小时弃掉。切勿将已解冻的母乳放回冰箱,剩余的母乳必须弃掉。
十七、在爱婴区医生开了加奶的医嘱,护士如何给新生儿加奶:
1、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评估母亲泌乳情况,鼓励婴儿吸吮母乳,充分吸吮后婴儿仍表现饥饿再予添加。
2、由护士负责配奶,在配奶间完成,配奶用具、奶粉及方法需符合科室规定。
3、加奶使用小勺喂养或乳旁加奶法,加奶后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