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咬的措施如下:
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要做好防蚊、个人保护措施。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旅游后半个月内如出现发热,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切勿向运作中的电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
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
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最要紧是请教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