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物质,是宝宝最初的口粮,因此母乳喂养备受推荐。宝妈们由于产后身体虚弱等原因,很容易生病。而许多药物能从母亲的乳汁中排泄,间接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也有可能引起中毒,所以哺乳期妈妈用药应特别慎重。但慎重不等于“硬扛”着不吃。事实上,哺乳期妈妈应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合理、安全地进行治疗,同时掌握哺乳期用药注意事项,这样才能保证妈妈和宝宝的健康。
1.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

药物通过母乳进入新生儿体内的过程
如图所示,哺乳期用药经由不同给药途径被母亲吸收入血后,再经过血乳屏障分布到乳汁,最终经由婴儿消化道被婴儿吸收入血,产生全身作用。因此,所有影响上述途径的因素均会对最终婴儿血内的药物浓度产生影响,包括影响母亲药物吸收的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吸收环境)、药物透过血乳屏障的能力、影响乳汁内药物含量的因素(药物浓度和乳汁量)和影响婴儿吸收的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婴儿的胃肠道吸收环境)。所以,判定哺乳期用药是否对婴儿产生影响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
2.哺乳期用药分级(L分级)
L分级是美国儿科学教授Thomas W.Hale率先提出的,他将哺乳期用药按其危险性分为L1-L5五个等级:
L1级:最安全,没有证实对新生儿有危害或甚微。这些药物代谢很快,很难进入乳汁,即使进入人体,也很难造成威胁。
L2级:比较安全,哺乳妈妈使用该级别药物有危险性的证据很少。这些药物的特点是代谢速度快,被人体吸收的量少,导致的不良反应也很少,因此较为安全。
L3级:中等安全,该类药物有很轻微的、非致命性的副作用,只有在权衡对婴儿的利大于弊后方可应用。服药期间应暂停母乳喂养,停药后24小时,将乳汁吸出后,再开始母乳喂养。
L4级:有明确的危害性证据。
L5级:禁用。
3.哺乳期用药注意事项
(1)选药慎重,权重利弊。药物对母亲及婴儿有危害和影响,要进行利弊权衡。对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必须用者要谨慎应用,疗程不要过长,剂量不要过大。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2)适时哺乳,防止蓄积。避免在乳母血药浓度高峰期哺乳,用药时间最好在刚哺乳结束后,或下一次哺乳前3-4小时。避免使用长效药物及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尽量选用短效药物,以单剂量疗法代替多剂疗法,减少药物在婴儿体内蓄积的机会。
(3)非用不可,选好替代。如果哺乳期母亲患病必须用药时,选择对母亲和婴儿危害及影响小的药物替代。如:乳母患泌尿系统感染,以氨苄西林代替磺胺类药物。
(4)代替不行,人工哺乳。若乳母必须使用某药,而此种药物定会对婴儿带来危害时,可考虑暂时采用人工喂养。

4.哺乳期禁用的药物
(1)抗肿瘤药物
(2)神经系统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3)抗凝血药(如肝素等)
(4)抗甲状腺药物(如碘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
(5)抗微生物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供稿:药剂科 钱家萍
编辑:院办
审核:李英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