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不是总喜欢头斜向一侧?总喜欢抱一侧喂奶?如果宝宝存在以上问题,家长们就要注意了,宝宝歪头不一定是“卖萌”,还有可能是斜颈。
什么是斜颈?
斜颈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诊断,临床上较常见,它主要表现为由于各种颈部问题导致头倾向患侧,面部(下巴)则转向健侧,部分患者还伴有头面部五官大小的改变等。如下图。


(要注意的是,头向哪侧斜,就叫哪侧斜颈)
怎么分类?
小儿斜颈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的,一种是后天的。
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较多见,主要是由于出生前就有的损伤或围生期损伤等,例如颈椎问题、胸锁乳突肌问题等,部分患儿可能在生后一段时间才发现。
●姿势型(轻型):仅有姿势的改变(头偏一侧,下巴转另一侧),没有胸锁乳突肌紧张或者包块,没有运动受限。也就是说,患儿仅仅是爱向一侧斜头,但孩子把头偏向另一侧,转动头部是没有问题的。
●肌肉型(中度):胸锁乳突肌紧张,但未触及包块;颈部运动受限。孩子的胸锁乳突肌摸着是绷紧的,孩子偏头向健侧时,会疼,会哭闹。
●胸锁乳突肌包块型(重度):胸锁乳突肌上可触及包块,颈部运动受限。在胸锁乳突肌上有包块,包块质地硬,界限清楚,多处于肌肉的中下1/3,少部分在上部或全部肌肉都是硬块。
●后天性斜颈:主要由于生后长期姿势不对称或异常姿势所致,如睡姿、坐姿、抱姿不正等,部分患儿的斜颈是由炎症、颈部骨折、软组织问题引起。
案例分享:
宝宝江某某,男,2月龄,2021年2月来儿童保健科体检,体检医生发现宝宝头部明显向左侧倾斜而下颌部偏向右侧。查体:患儿头歪向左侧,下颌右偏,左侧胸锁乳突肌可触及包块,颈部活动度尚可。查B超显示:左侧胸锁乳突肌局限性增厚,团块状回声,内部肌纤维紊乱。诊断为左侧肌性斜颈,予开医嘱小儿斜颈推拿治疗。
康复治疗师接诊后以推拿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患儿取仰卧位,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处施以推揉法,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进行数次。接着一手扶着患侧头部,一手托住健侧下颌部,将患儿面部慢慢向患侧旋转3~5次。然后再次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1~2分钟。每天治疗一次,一次30分钟。
除了在医院做康复,在家庭康复治疗中,康复治疗师会指导家长干预纠正儿童姿势,如睡姿矫正,无论什么样的睡姿,意图都是让宝宝的胸锁乳突肌得到伸展,并且使宝宝患侧转头到位。
1、平睡。指宝宝的背部贴紧床面(建议使用有一定硬度的床垫,太软不适合纠正),下巴转向患侧肩膀的同时最好能够最大角度抬高,健侧耳朵尽量贴紧健侧肩膀。
2、侧睡。指宝宝的身体侧向患侧,使患侧脸向下,这里有个技巧需要注意,最好是在患侧脸下放一个小枕头,也可将普通毛巾折三次后使用。这个目的也是为了伸展胸锁乳突肌。
3、俯卧睡。指宝宝的腹部紧贴床面,可以使宝宝的头转向患侧,下巴对着患侧肩膀,此时是健侧脸朝下,最好是在健侧脸下放一个小枕头,也可将普通毛巾折三次后使用。这个目的也是为了伸展胸锁乳突肌。这里要强调,俯卧睡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宝宝的鼻孔不要被枕头或者毛巾堵住,避免窒息的情况发生。
经过康复治疗师和家长每天不断的干预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患儿左侧胸锁乳突肌包块消散,复查B超示两侧胸锁乳突肌未见明显增厚,治疗效果杠杠的!
特别提醒:
1、如果发现孩子斜颈,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2、斜颈宝宝的治疗越早开始介入越好。小儿斜颈的最佳治疗时间在6个月之内。
特别注意:
1、把头摆正,吸引小孩看正中间,如果小孩下巴不在中线,或者双侧耳尖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又或耳垂到前胸壁的间距不等宽则有可能是斜颈(前提是本身颈部力度足够)。
2、对比小儿左右脸、耳朵是否等大?
3、哭起来或者笑起来时嘴角是否有口角歪斜?
4、是否存在一侧上肢不怎么活动?
5、小孩是否只喜欢让你左侧抱着喂奶,不愿意让你抱右侧?
如果孩子存在以上情况,需要及时带来医院就诊,检查是否存在斜颈的问题。
目前我院儿童保健科已开展小儿斜颈、大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等儿童常见运动障碍的评估、康复治疗及早期教育的婴儿运动锻炼等,有需要的家长可带孩子前来评估及治疗。
供稿:儿童保健科
编辑:院办
审核:李英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