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早产儿日 ▏有爱,有未来:相信拥抱的力量
为倡导人们更多关注早产儿的生存与发展,采取有效行动,降低早产导致的疾病与死亡风险,2012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将每年11月17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在2016年将“有爱,有未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中文永恒主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关爱早产儿及其家庭,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促进母婴健康。
2023年11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早产儿日,口号是:有爱,有未来——相信拥抱的力量。

强调在所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照护中,母亲、新生儿和家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中心,推荐将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 KMC)作为所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规照护,并鼓励母亲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早 产 儿/
世界卫生组织将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
超早产儿胎龄小于28周,出生体重小于1000g,此阶段出生的早产儿需要在保温箱里,靠专门的医学设备帮助他们维持生存需求;
极早产儿胎龄28-32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g,心肺功能比较弱,呼吸、吮吸、保暖等方面都要依靠外界的专业设备和医护人员帮助;
早产儿胎龄32-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此阶段宝宝接近足月宝宝的身体状况,但还有一些区别。

/早产儿难关 /
给宝宝最温暖的拥抱
体温关
早产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通常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再加上皮下脂肪少,易散热等原因,要及时给予保暖措施。
呼吸关
不成熟的肺影响了早产儿呼吸,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黄疸关
早产儿的肝功能不成熟,所以皮肤容易出现黄疸,要及时采取光疗等措施控制黄疸的进程。
感染关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儿更是如此。全身感染是最容易出现在早产儿身上的病症。正常孕期最后3个月母体会有大量免疫物质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但早产儿出生早,获得的被动免疫物质很少,因此要给予早产儿无菌环境。
喂养关
母乳仍然作为首选。有证据表明,与婴儿配方奶相比,母乳喂养可降低感染风险。在没有母乳的情况下,捐赠母乳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没有捐赠母乳库,可以使用强化的“早产儿配方奶”。

/袋鼠式护理 /
与父母的拥抱不仅在情感上很重要,对于提高瘦小婴儿和早产婴儿的生存机会和健康结果也绝对至关重要。
袋鼠式护理是指对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持续和长时间的(每天 8-24 小时,尽可能多的时间)皮肤接触的照顾和护理。如非新生儿病情危重,建议在出生后立即开始袋鼠式护理。
当母亲病情不稳定或身体不适时,父亲或家庭成员也可以作为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袋鼠式护理的替代执行者。
图片来源:新生儿科 编辑:院 办
审核:李英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