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护人员,我们经常见证生老病死,我们时常感受生死系于一线的千钧一发。生命是如此脆弱,一分钟,甚至一秒钟,往往是这一瞬间,就决定了人的生死。 我想,是否见多了生死我们就可以变得麻木?当然不!生命既是脆弱的,但是同时又是强大的!就像每个月我们帮助输血的地贫患儿,他们的家长也为此每月花费不少。尽管如此,地贫患儿还有他们的父母,从来不会轻易放弃宝贵的生命。他们对生命的坚持,对活着的追求,对命运的不屈,就是生命的本质。我们为之感动,并以此为我们不断坚持下去的动力。 曾经有一个地贫患儿的母亲,她的孩子叫阿飞。这位年轻的母亲跟我说,之所以叫孩子阿飞,就是希望孩子能早日飞入天堂,永不受病魔折磨。然而为人父母,又如何忍心看着自己的骨肉离开人世?尽管这位患儿每次必须输血两个单位每次,但是他只是输一个单位。 有一位患儿让我印象深刻,他一岁三个月,几乎是“药水浸大”的。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硬化,先后到广州大医院做过多次手术,医生告诉过家长,患儿至多活到五岁,但是家长始终不肯放弃治疗。由于出生后就一直打针,患儿常常高烧不退,有一次来到我们科室求助,我们帮他打针,但是一直打不到。孩子早就哭得让人心碎,眼泪鼻水一直流。年轻的母亲也早哭成泪人,她虽心疼孩子,却没有丝毫责怪我们的意思,最后竟是我自己的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多年坚持治疗,患儿父母已经贫穷不已,最后由于实在没钱,患儿父母还是签字离院了。好久不见患儿一家了,我心里常常会不自觉地想知道他们的情况。这孩子,有好点了吗?这家人,都还好吗? 这样的牵挂不知不觉间把我的心塞得满满,正是这满满的牵挂让我在工作中更加严谨认真,不敢有一点怠慢,不敢出丝毫错误。 面对家长,面对那份对生命的坚持与执着,我想,一个礼貌的称谓或是一个亲切的微笑,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和行为,却能在我们的工作之外给予他们大大的鼓励和安慰。比如,我们可以努力记住患儿的名字,甚至可以叫叫患儿的小名(即家长对宝宝的爱称),相比直呼床号,这样不是更有人情味吗? 科室护士长一直告诫我,我们应该重视患儿和家长的内心感受,关心患儿的康复与成长。因此,我总会主动与家长交流,倾听他们的抱怨和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尽我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努力不让病人带着抱怨出医院,让医院、科室形象受损。我们不断完善、改进、协调,始终坚持做好自己,为病人服务。
(儿科 李永玲)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17号
*因系统升级,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暂无法预约,请谅解!*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坚决落实“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部署*关于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