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古为蜀国地,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直被誉为“天府之国”。
下了飞机收拾好,来到宽窄巷子,已是傍晚时分。宽窄巷子成都的精致缩影。青砖黛瓦,老墙藤蔓,仿佛是时光倒流。路上闲闲散散的人,感觉非常平和与休闲。老茶馆随处可见,也许简单也许豪华,但给人的感觉就是闲情逸致。成都的悠闲,是一种大众的,自然的,似乎每个人都不紧张,都是这样的脚步。如此地随意,似乎与世无争的样子。也许是这里雨水多,即便下雨,路上的行人也不急,松松散散地走着。
夜幕降临的宽窄巷子华灯初起,霓虹灯照在青灰的石板路上,多了些妩媚的气息。宽巷子、窄巷子、锦巷子,精明的商家给这几条巷子起了些花枝招展的名字,恺庐、宽居、花间、海棠晓月、宽坐等等,朴素的砖瓦,拙厚的马头墙,就连青石板也泛着岁月的痕迹。茶馆里古筝娓娓,香茗袅袅,四方桌前摆着龙门阵,酒吧里或文艺、或性情、或暧昧,摇晃的红酒杯,映着灯光的迷离,情侣喃喃私语,咬着耳根,说着软语,晚上的古巷子更是醉人。
来到成都不得不进一回茶馆,不能不听一回川剧。蜀风雅韵,坐落于成都琴台故径之上,与千古名观青羊宫隔墙毗邻。建筑古朴,有古蜀敦厚闲散之风骨,是百年兴衰起伏的古典梨园。节目还没正式开始,服务员先用长嘴壶给我们上了一碗正宗的大碗茶。少了潮汕功夫茶的精致,多了几分茶馆子的粗犷。喝着大碗茶,吃着瓜子,听着不知名的曲子,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让我对接下来的表演更加期待。接着服务员上了一碗龙抄手,龙抄手是成都的一款名小吃。四川叫抄手,我们叫馄饨。皮薄肉嫩,汤汁鲜美,果然名不虚传。吃饱喝足,一名老师傅给我做了一个古法按摩,让我们消除旅途的疲惫。也有一些游人选择掏耳朵这个项目,掏耳朵是成都一种特色。师傅有一整套专业的工具,轻弹慢挑,在叮叮咚咚的敲打声中,客人露出满意的笑容,我想他们应该很享受吧……八点钟整,表演正式开始。
闹台,是川剧的开场。由蜀风雅韵茶艺社从艺三十年的数位乐师精心编排的开场锣鼓,锣鼓琴笛,不着一字而尽显风流;吹拉弹唱,曲牌菁华一时俱来。师傅们出尽浑身解数,让台下观众拍手叫好。
川剧的压轴戏为变脸变衣与吐火,也是最让我期待的表演。变脸者以魔术般的技法,瞬息间变化脸谱,更与吐火神功的诡异结合,让人叹为观止。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和扯脸。表演者在举手投足之间,一张张色彩斑斓的脸谱在我们面前转换,一身身艳丽的衣服在我们眼前变换。我们的眼睛都没眨,都看不出他们的破绽。我的相机不停拍,都跟不上他们的节奏,只能竖起大拇指赞叹表演者技艺精湛。
民以食为天,最能代表成都的美食,莫过于成都的麻辣火锅。走在成都大街小巷,处处可以闻到一股麻辣的花椒味。我们也学着纯正的四川人,往桌面胸前的火锅油碟中洒进调味盐、味精、尖角细末红椒、蒜泥、香菜、胡椒粉,等等尽其所有。滚烫的鲜汤中红油,辣椒,花椒,熬煮着拌好的各种肉,菜。看着那一锅翻滚的红锅,尝试着舔了一下,麻舒舒,麻进骨子里,辣火火,进肌肤中,烫出我满头的大汗。最后我们这些吃不了辣的人还是转战白锅,白锅为鲜甜的鱼汤汤底。一红一白,一辣一甜,吃着麻辣火锅,我能感受到四川人那种口辣心软,率直豪爽的性格。
成都,如一位美人,时而清高冷艳,时而热情如火,时而活泼可爱,时而慵懒妩媚,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药剂科 顾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