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出院电话回访,曾在我科住院孕30周、出生体重只有1.05公斤的女婴现在体重已经达到2.05公斤了!得知其能健康成长,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欣慰,不禁回想起当时患儿入室后必须要渡过的生命难关。 患儿入室被诊断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首先面临的是呼吸窘迫这一难关。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下,通过我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及自身顽强的生命力,患儿顺利跨过呼吸难关,过渡到自主呼吸。当时患儿吸吮力弱、消化系统功能差,需要全静脉肠外营养支持,如何通过静脉营养保证热量供给成了我们面临的第二道难关。1.05公斤的患儿静脉毫不夸张地说就像头发丝那般细小!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难度相当大。
为了保护患儿外周静脉,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性损伤,建立中长期安全静脉通道,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及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实现“一针式”治疗,科室医护人员对患儿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并取得了患儿家属的同意,决定给予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
经过精心准备,2016年12月22日,我和另一名护士共同为患儿实施PICC置管术,即在患儿左前臂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总长12cm,经胸片检查,导管在T5处,置管一次成功。
有了PICC为患儿建立的中长期安全静脉通道,患儿的静脉输液护理不再是难题,但每天交接班测量臂围、观察无菌敷料情况及导管通畅状态这些细致的观察和护理一点都不能含糊!管床护士必须掌握正确的冲封管技术,熟记PICC的各项注意事项、导管出现堵塞的应急处理、溶栓药物的配制以及溶栓的操作流程和要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落实报告制度等。
一天天过去,在科室全体同事的精心看护下,患儿整体情况逐渐好转,不再需要静脉输液治疗,2017年1月12日予拔管。在这置管的22天里,患儿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
看着这个病情慢慢好转、体重逐渐增加的小宝贝,我真诚地送上祝福,愿她在日后漫长的人生路上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新生儿科 刘海燕)
|